<庄子>中的一点小问题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9 16:27:01
今天我在洗澡的时候,突然想到个问题.
<庄子>中有这样的一段话,意思是说社树因为无用所以得了天年(长生),而桃树李树因为其果实能够被享用所以才招来了横祸,得享不到天年.
那如果说是这样的话,岂不是说人是万恶之源吗?更何况果树就是因为其果实能够被万兽享用,所以才能够得以延续其种族.很明显,如果不生长果实,那果树不也是违背天道的吗?
另外,关于有用无用的比较,我觉得我还能举出另外的反证.比如黄牛,当它身强力壮的时候,即便他再犯错误(比如践踏了庄稼),农民们也不会杀了它.(当然是在说无良知的农民),但是如果年老体衰的时候,农民们就会对它起歹意.这能不能说成是有用而生存了下来,而无用则被淘汰的证明呢?
我的想法可能很庸俗,但是这问题确实很捆饶我.....
到底庄子在这段中是想说明什么,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呢?

庄子是以物喻人,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,很适合于在中国这样的群体中为人处世。之所以无用反而有用,是由周围人的意识决定,而不由他本身的特性决定,他所说的有用应该是同类之间的比较,当同类中出现“有用”的个体时,会对其他同类产生恐慌和威胁感,故遭到打击而无用武之地,故有用而无用(没有被用)。你所说的耕牛没有与同类比较,假如有一群耕牛,那么强壮的耕牛就会比较被容易用去耕田,甚至被滥用,就如那个桃树被贪婪人弄的招来横祸一样,结果可能导致好的耕牛早死(无用),而弱的因用的少而存活的久一些,还能继续“有用”。到底有用还是无用,其实与谁来用有很大关系。我想庄子这句话是用来提醒统治者应该学会用人,否则就会出现有用而无用的悲剧了。

参照上楼的一些资料,那么这里的有用而无用应该是“人”,而“天”本应该是有用而有用,所以悲剧的原因是顺“人”而造成的,那么有用还是无用则由人们是否顺“天”来决定。

庄子想说明:
真正的有用,就是无用。
你要是太出风头,太显得有能力,你当然就成了强打的出头鸟。
有句话叫做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明白吗?好好思考吧。

庄子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,处于才与不才之间。
就是叫人消极一点,不争先不落后。

他是告诉人要小心一点,不要太出风头了,太出风头的人容易出事.

这既然是则比喻,就不要太计较字句。诚如你所说,假若庄子强调的无用,结果却相反又怎么办呢。

庄子总结说,社树的保全方法与众不同,从常理来度量它,不是差太远了么。

什么是常理。庄子说,“牛马四足,是谓天,落马首穿牛鼻,是谓人。”庄子认为有自然的道和人世间的规则,常理,就是“人”了。他又说了,“重生,则轻利。”庄子认为,重生,自然就会看轻利害得失。人是善于比较的,会选择自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。“天之苍苍,其正色耶?”你又怎么知道,表面所能看到的,就是你认为的那样呢。

庄子是强调重生的,因为这是最根本的东西。要重生,就要顺着自然之道,而不是你的群体所加诸于你的思维逻辑和判断标准。要顺“天”,不要顺“人”。

这个故事,我估计他是想说,那些桃啊李啊,人们都认为果实长得越饱满越好,它们就努力朝着“好”的